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
秋高气爽,天朗气清。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,贵州文化旅游市场的表现令人振奋。
10月8日,在携程、Tik Tok等平台发布的国庆旅游报告中,贵阳被选为“最受自驾游人群欢迎的目的地”。今年以来,通过短视频获得关注高度评价的阿西里西景区和格图河景区,在国庆期间最受好评的少数民族景区中排名第二和第三。
国庆黄金周期间,贵州各地迎来了补偿性出行的热潮。在严格执行“限量、预约、错峰”的基础上,“山地公园省”贵州有序承接各大都市圈长途旅游,以“旅游多产业”为游客提供多种出行体验;在2021秋冬文化旅游消费季和“贵州人游贵州”活动的推动下,来自全省的游客一头扎进城市周边的山水画卷中,探寻身边的美景。数据显示,10月1日至7日,贵州共接待游客4708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亿元,较2020年同期分别增长%和%,位居全国第一。
“第一次来贵州,白天在安顺吃小吃,晚上去黄果树,跟我想象的大不一样。”10月6日,上海游客丁汝均在朋友圈记录了自己的假期生活。
位于安顺的黄果树瀑布作为喀斯特地貌侵蚀裂缝的典型瀑布,享誉世界,是全国首批5A级景区。今年夏天在景区推出的夜游黄果树项目,在保护瀑布原生态的前提下,借助光影技术,打造出不同于大瀑布景区白天体验的沉浸式视觉盛宴。
用“夜经济”丰富旅游产品,延长时间,消费,装扮多彩贵州夜。在铜仁中南门文化旅游区,万名游客唱起《歌唱祖国》献礼国庆。得益于9月底举办的“两会旅游”,古老的中南门在夜间融合了多元文化,酒店客栈、主题餐厅、美食小吃、文化创意购物等消费业态众多,让人流连忘返。
除了老景区的新活力,“山公园省”的小众玩法也引人注目。长假期间,潜水教练周带着几名学生在西峰县小寨坝的乌江边探索水下世界。“潜水需要良好的能见度和优美的周边环境。中国特别好的开放水域不多,但贵州的水是甜的。”周认为,良好的自然生态是贵州户外运动和山地旅游的优势。
贵州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,山地类型多样,非常适合在高桥进行攀岩、骑自行车、漂流、低空飞行、蹦极等户外运动。目前,全国共有87个优秀体育旅游项目。
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表示,体育旅游已成为推动贵州旅游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。未来,国家体育总局将继续指导支持贵州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建设,打造体育与旅游融合的全国样板。
作为城市的文化旅游窗口,国庆期间,贵州省博物馆推出《贵州乡土建筑遗产保护创生展》,贵州美术馆推出《扇与江南雅文化展》,贵州省文化馆推出《百年征程贵州故事——文物文献展》,吸引了近10万游客。丰富的展览内容既满足了游客触摸历史脉搏的审美需求,又刺激了城市的文化旅游消费。数据显示,国庆假期期间,仅贵州省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销售额就达数万元。
“双减”政策出台后的第一个“黄金周”,适龄青少年对“行走课堂”的知识需求增加,科技馆、文化园、美术馆、生态体育公园
“女儿5岁了,会问什么是国庆节。我认为,生活在和平与繁荣之中,我们应该让下一代知道,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。”国庆假期第一天,遵义会议纪念馆门口排起了长队。来自盘州市的陈军一家举着小红旗,脸上贴着红旗贴纸,有序等待防疫检测。
在黎平会议会场,国庆期间正式揭牌的黎平历史文化展示中心,通过植入红色文化业态,与巧姐红色旅游形成良好互动。但“两会旅游”带来的热度让铜仁朱砂古镇人气更旺,仅10月2日接待游客。
随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有序推进,贵州红色旅游正从静态的文物展览走向更具互动性的动态体验,红色文化演绎、红色研究等文化旅游产品不断创新。通过用文化为旅游增添色彩和活力,贵州不断为旅游创造更多的景点、刺激和消费点。
“我以前从没想过村里会有这么多人旅游。”国庆期间,迁西市花屋村贺兰民族别墅的主人贺兰忙得不可开交。10月1日,她和村舞蹈队排练了近三个月的大型苗实景歌舞《苗韵化屋》。作为主要的表演者,何岚不仅要照顾“忙碌”的餐厅,还要抽出时间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。
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,曾经被大山阻隔、险溪环绕的花屋村,成为了可以欣赏百里乌江画廊的著名乡村旅游点。节日期间,村里专门修建的停车场每天都停满了私家车,其中不乏来自重庆、河南、广东、湖北等省市的车辆。据统计,今年1-9月,花屋村共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超过4000万元。
出门可以用脚丈量起伏的青山,伸出手去触摸清凉的流水。在贵州山区,散布着724个中国传统村落和99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均居全国前列。近年来,通过狠抓基础设施,乡村旅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;通过引领和统筹运作,共建共享城乡利益;通过完善标准体系、提升质量,贵州农村在旅游赋能下展现出巨大潜力。
远离城市喧嚣,住森林密室,与小动物近距离互动;山间温泉放松放松。
野果、打稻谷、采草药……从梵净山到镇远古城,从万峰林到西江千户苗寨,乡村旅游、乡村民宿的兴起使得这种不用出远门就可体会的“诗与远方”成为潮流,“旅游+康养”“旅游+农业”“旅游+研学”多点开花。作为综合性产业,旅游渗透力大、融合度高、拉动力强。当下的贵州,始终把旅游作为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战略支撑,把大力推动旅游产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,以培育市场主体、升级业态、提升服务质量、盘活闲置低效项目“四大行动”,奋力推动旅游大提质,不断加快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,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。(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曹雯)
网友评论
当前共有26条评论